
Georges Rouault|盧奧
b. 1871 – 1958 French

畫筆下的宗教熱忱與人道主義
法國畫家、版畫家。他的祖父是一位業餘畫家,崇尚林布蘭 (Rembrandt)、庫爾貝 (Courbet) 及馬內 (Manet) 之畫風,教給盧奧一些素描知識。1885 到 1890 年間,盧奧在一位鑲嵌彩色玻璃 (stained-glass) 設計與修復師處作學徒,並協助完成了巴黎塞夫林教堂之新彩色窗戶。夜間他在國立藝術裝飾學校選修課程,1891 年進入藝術學院,跟隨艾里.德洛內 (Elie Delau-nay) 學畫,後又隨牟侯 (Gustave Moreau) 學習,並結識了馬諦斯 (Matisse)、曼更 (Manguin)、馬克也 (Marquet)、卡莫昂 (Camoin) 以及 1900 年以後組成野獸派 (Fauve) 的其他畫家。在 1892 年及 1894 年時,他曾以宗教主顧之畫獲獎。1895 至 1901 年間,在官方沙龍展出宗教及神話作品,此期間盧奧也繪製風景畫。
盧奧的老師牟侯卒於 1898 年,作為他的高足,盧奧被指派為牟侯博物館之館長。此時盧奧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心理創傷而開始與他所受的學院訓練風格背道而馳。1902 到 1903 年間,其心理創傷逐漸平復,同時發展了與野獸派相近的拙重有力風格。1903 年他協助成立了第一屆秋季沙龍展,因此而成為學院派漫罵的目標。盧奧的風格由於對宗教與社會之眷顧而成形,他多用暗紅與藍色作大膽的劈祈,加上有力的線條勾勒出陰鬱的形象,如墮落的妓女、法官與毫無吸引力可言的小丑及特技表演者。1905 年在秋季沙龍展中,盧奧備受注目,但他的作品並未與野獸派作品並置一處。
1910 年在杜耶盞廊處推出首次個展,他一直以宗教及道德自覺等題材為之。直至 1916 年他的經紀人伏勒爾 (Ambroise Vollard) 始勸他改變方向製作版畫與插圖。1919 年法國政府購入他在 1893 年的作品〈年幼的耶蘇〉 (The Child Jesus);1924 年杜耶畫廊為他舉行回顧展。一直到 1927 年為止,他的作品多以線描為主,偶爾也會畫些變化較大、色彩豐富之作。
1927 年始,盧奧開始了他著名的厚彩設色風格,主題仍是重複以往的小丑與宗教人物,但很少再畫 1903 到 1916 年間常畫的法官起訴或妓女之類的主題。盧奧作風中使用的厚重黑色輪廓線以及紅藍黃綠等色彩組成明亮的效果,經常被人與中世紀鑲嵌彩色玻璃技法相提並論。表面上看來,這種比較尚稱適切,實際上,盧奧的線條是有意識地用來勾出側面輪廓並作為事物主要部分之區分,而哥德式 (Gothic) 彩色線格窗飾,則是將不規則的玻璃片拼湊在一起,而不管其接合線條是否即為造形上各部之界線。不過,整體效果上,盧奧的色彩與線條確實有著中世紀的氣氛,而他所採用莊嚴的繪畫題材,也加強了此一效果。
1930 年以後,在慕尼黑、倫敦、芝加哥、紐約及其它地區之展覽,使得盧奧的藝術名揚國際。同時,他的風格用於織錦設計上的成果亦備受讚賞。盧奧 1930 年代之作品極不易斷定其確切完成時間,因為他除簽名外很少署年,同時,也因為他把 1912 到 1920 年代間的作品重新畫過,或繼續完成之故。1932 年以後其作品中色感與質感的豐富性與日俱增。
1945 年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行過一次作品回顧展。1947 年他贏得與其經紀人伏勒爾的繼承者的一場官司,收回了將近 800 幅末賣出及末署名的作品,在這些他認為是尚未完成的作品中,他當著證人之面焚毀了三百餘幅。盧奧是舉世公認二十世紀法國的主要代表畫家,1951 年他得到榮譽退伍軍人協會勳位。1952 到 1953 年,在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巴黎、克利夫蘭、紐約與洛杉磯舉行多次回顧展,其中油畫與版畫作品皆有。他的風格形象在歐美的主要博物館與私人收藏中均可得見。
盧奧的重要作品包括〈年幼的耶蘇與博士〉 (The Child Jesus among the Doctors, 1893:科耳馬,安特林登美術館) 、〈鏡子〉 (The Mirror, 1906:巴黎,國立現代藝術館) 、〈小丑頭像〉 (Head of a Clown, 1908:華盛頓,私人藏品) 、〈X 先生〉 (Mr X,1911:布法羅,歐伯萊特─諾克斯藝廊) 、〈三位法官〉 (Three Judges, 1913:紐約,現代美術館) 、〈小丑家庭〉 (Small Family of Clowns, 1933:巴黎,私人藏品) 、〈老國王〉 (The Old King, 1933:匹茲堡,卡內基協會) 、〈小丑頭像〉 (Head of a Clown, 1948:波士頓,藝術館) 及〈黃昏〉 (Twilight, 1952:巴黎,私人藏品)。
盧奧亦為最傑出的現代版畫家之一,他運用各種版畫技法,如木口木版畫 (wood engraving)、彩色石版、蝕刻法 (etching)。他第一套重要的版畫系列作品是著名的《悲慘世界》 (Miserere),此為 1927 年完成之 60 餘幅蝕版畫,但遲至 1948 年始出版。以波特萊爾 (Baudelaire) 之詩為藍本的《惡之華》 (Fleurs du mal) 則部分作於 1926 到 1927 年間,而至 1930 年代始完成。另一套重要作品是《于畢神父的再生》 (Les Reincarnations du Pere Ubu, 1928),共為 82 幅木版畫及 7 幅蝕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