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泥塑作為創作媒材在現今藝術創作已經越來越少,我試圖在傳統雕塑中找出新的呈現手法來表現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及讓一般民眾可以有所參與的共鳴。
時代性背景在雕塑創作已經成為重要課題,有趨於傳統雕塑的冰冷感,以一種生物的方式來呈現,將合成影像的觀念容入雕塑,讓人與動物的面向做一統合產生出新意,而深入族群背後更深一層的內在意涵。
利用雕塑特性,把作品視為一有機生命體,形式以KUSO概念作為切入點,製造矛盾點來反諷社會現狀,是一系列以動物觀點觀看人類社會的作品,但是這動物觀點卻是我這個人類思維下的動物觀點,帶有些許的詼諧和粗操的幽默,藉由此系列作品來省視自己身為人所存在的價值觀及觀點的多元互換。以主體性的自我形象與客體性的動物角色作為切入點,探討之間的關聯性與主、客體間的差異性或相容性,重新解構人與物之間的秩序與行為模式和情感架構。
以場域探討觀者與作品之間的關係,藉由此種氛圍再切入作者與觀者間的間接關係,讓自我個體與異相的動物之間產生一種玄妙的互動,也藉由此陳設方式讓一般大眾更貼近作品本身,讓雕塑不再只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有溫度的生命體, 利用人性思唯探討動物本能,藉由燈光及空間異動來加強戲劇張力為此佈展重點,抽離展台使作品直接戰力於地面或坐落在椅板上,減少作品與觀者的距離感,藉由生活物件加以轉化,增加群眾與作品間的熟悉度,進而投射同理情感,且貼近作品與自身的相容性。
嚐試以動物視點觀看自身個體存在的價值,集衍生出的社會現象及共生環境,但卻轉化成積極嚴肅的態度來面對事件的衝擊與憧憬未來的發展。
交錯在個體與動物之間
創作對劉哲榮而言不僅是一種內在思維的辯證與反映,更大的意義則在於探索自身經歷、社會環境中的交錯現象及未來的前瞻性。由內而外的自省方式對他的藝術創作影響甚鉅,在探討自身經歷的同時,他也在找尋下一個可能性及延續個體與大環境的平衡點。隨著時空的轉變與個人經驗的累積,儘管外在行為與內在觀點會逐步轉變,但卻是仍含括在大環境的區塊裡;個體的轉變往往受外在環境的變革影響。因此,從個體切入環境成為他一貫的創作方式,只因他相信個體反映出的不僅是個體,它同時包含著環境的交錯面貌與時間的延續。
受到自身較為叛逆反骨的特質影響,在思考創作的過程中,他採取了逆向思維的創作模式。他認為,倘若我們可以先知其反,則必可求其正;藉由此種反覆探討環境與個體相互間的影響,他進一步解構了問題的各種面向,在正反交替的往來之間,以達到最終的作品呈現。
鑑於以泥塑作為創作媒材在現今藝術創作已越來越少,他則試圖在傳統雕塑中找出新的呈現手法,以此來表現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並同時拓展使一般民眾能夠有所參與並產生共鳴的可能。具有時代性背景的雕塑創作在今日已成為重要課題,為轉變傳統雕塑給人的冰冷感,他選擇生物形式作為呈現;將作品中的生物視為一有機生命體,他以KUSO概念的形式作為切入點,製造矛盾點來反諷社會現象。同時,他也將合成影像的觀念融入雕塑,使人與動物的面向能夠做出統合並產生新意,以此來進一步深入探索族群更深層的內在意涵。
在一系列以動物觀點觀看人類社會的作品中,那些動物觀點是他這個人類思維下的動物觀點,透過寓言式的劇場展演模式,帶著些許的詼諧和粗糙的幽默,他的作品以矛盾的方式反諷了當下社會的現況。藉著此系列作品,他也省視著自己身為人所存有的價值觀及觀點的多元互換,在以主體性的自我形象與客體性的動物角色作為切入點的基礎上,他探討著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以及主、客體間的差異性或相容性,重新了解構人與物之間的秩序、行為模式和情感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