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 | 藝術家
 
Michel Guino | 米薛爾吉諾  
 
b. 1926 -   French  
 
biography | 簡歷
works | 作品欣賞
 
 
 
 

  米歇爾吉諾,1926年出生於巴黎,1944年進入巴黎藝術學院就讀。1946年開始利用金屬為媒材,以焊接的手法創作作品。在1959年獲得第一屆巴黎雙年展的評鑑首獎,1961年獲得馬賽城市雕塑大獎及巴黎第二屆雙年展評鑑首獎。從1956年便開始便受邀舉辦個展、聯展、無數屆的春季沙龍、年輕雕塑家聯展等無數重要展覽。

  米歇爾吉諾的父親理查吉諾為雕塑家,雷諾瓦更藉由他父親的雙手創造出無數精采的雕塑作品,米薛爾齊諾從小就跟在父親旁邊,看著父親創作,六歲時開始用陶土捏造出許多的動物雕塑。米歇爾吉諾大多以金屬及蠟為創作媒材。因這兩個材質皆具延展性及可塑性,以金屬創作可以充分表達出平衡與不平衡間的狀態,至於蠟,齊諾則是喜歡它直接的延伸性。早期,齊諾即被向外開展的形式所吸引,著迷於那種葉子於光線中舞動的感覺,因此他以此為主題創作出很多這類型的雕塑。再者藉由金屬可以表現雕塑的重力,就如米開朗基羅所說的:「雕塑作品應該要能捲起一座山!」他宣稱在21世紀的今天,雕塑應該要能飛翔。因此在其雕塑作品中,我們可以感覺雕塑在舞動,並透露出跳動且愉快的語言。吉諾不喜歡被斷然的歸在任何一個派別,而偏愛在自我探索中發覺自己的優點,鑽研其中並創作自己的藝術,自我成長。他的第一件雕塑作品是以砲彈的碎片為媒材,並稱它為「甚至傻子都有文章可寫」。

   吉諾談到他很喜歡羅丹的一個句話:「在雕塑裡什麼最美?是雕塑的殘骸部分」。因此他喜愛表達空間的透視/透明/結構。他視創作為一種遊戲,在完全沒有壓力也沒有目的情況下,像孩子玩耍一般,設想一個場景,越是往這個假設的場景裡頭,就越有機會贏,那個“幸運的符號”隨時都可能出現,而靠的是當時的直覺和靈感。因此,當他創作時,都會對其使用的材質做研究,想盡辦法尋找出適合創作的方法,直到他們「淤青」為止,這個尋找的過程就如同自我尋找一般,充斥著迷人的危機與風險。

   此外,米歇爾吉諾從未企圖與自然競爭,反而努力追求創作與自然間奧秘且微妙的平衡,作品皆非偶然之下產生的,而是透過一直不斷重複的尋找,直到找到夢想中那最終的唯美雕塑。

 

 
 
works | 作品欣賞
 
Valparaiso
瓦爾帕萊索
L. 130cm 1958
Grande Impatience

H. 222 cm
 1982

Le Grand Ventose
仙女龐莫娜
H.50cm 2000

14 Juillet
7月14國慶日
H. 78 1996

Petales de l'Expace
瓣狀空間
H. 42 2004
Go To | 回頁首
 
 
回首頁 聯絡我們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