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 | 展覽回顧
 
Harmony, Penetrativeness, and Tension
- Leigh Li-Yun Wen's Solo Exhibition

和諧、滲透與張力 鄭麗雲個展

Date | 展期 2010. 3. 6 - 4. 6
Cocktail | 茶會 2010. 3. 6 at 3pm.
 
 
 

  

  鄭麗雲,一九五九年生於台北,二十五歲那年隻身前往美國修習藝術,在取得學位之後,結婚並且有了家庭,可是不久;鄭麗雲又聽見藝術對她發出吶喊,於是重拾畫筆,找回自己的聲音與渴望。

  西方宇宙論的四大元素─水、火、土、氣──構成這個世界的基本元素──是其作品裡的中心主題,她以此做為創作題材,「水」繪畫裡的藍色調,「土」繪畫裡的棕色調,「火」繪畫裡的紅色調以及「氣」繪畫裡的白色調,在她的大型畫作中我們直接面對了驚濤駭浪、熊熊大火、燃燒的慧星。鄭麗雲認為水與火是永恆不變的事物,是自主與變化的靈魂,二者雖可駕馭卻無法完全馴服,水狂野地奔流在季風、洪水浪潮,甚至在冰河之中;而火,小至火柴的火花大到地心的火海,似乎總是瀕於毀滅的邊緣,這些充滿要素的景象是清明、崇高的,與這些蠢動靈魂處於一室的藝術家必須熟知騷動與自由,而身處於奇異真實世界的她在其中找到了情感的真相。

  就繪畫技巧而言,她先在畫布上以一種或多種顏色打底,然後再用較暗的色調覆蓋整個表面,接者使用尖筆刮除未乾的上層顏料以顯露其下的色彩,透過所產生的獨立線條帶出作品的中心主題,這些頻繁律動的線條在畫布上流洩,在畫面上創造出深度與隆起,其自身則於糾結中失去、再現,簡單與和諧就存在於世界的混亂之中,她所創造的意象為起伏的纖細線條所主導著,這些小心刮繪的線條穿透了層層豐富的顏料聚集而成最後影像,而這些影像流以素描、蝕刻畫,甚至手工雕刻形式出現,錯誤幾乎是不可能修正的,每一幅畫作都像一場現場演出,或是爵士音樂家的即席演奏,這些無數精心經營的線條呈現出一種持續的動態表面,造成一種極度迷人的效果。

  她的作品裡也呈現出強烈的陰陽對比,最能打動觀者的兩極化力量要屬近與遠、撤退與前進,使得觀者有如身處於漫長旅程的途中,既無同伴也不保證成功,以此憂鬱心理出發,觀者會因為她那逼近的火焰作品而處於警戒狀態,不論位置離作品有多遠,那些火焰總是在你的面前想要引起你的注意。

  鄭麗雲自述:「我的創作方法是從黑暗到光明的一種過程。我曾經用過數種不同的媒材,其中包括版畫陶藝與雕凹線法,雖然我的繪畫作品完全使用油畫顏料,它們卻保有這些媒材的要素,尤其是凹雕版與雕凹版表面上的斲痕、抓痕肌理,就某一方面而言,這些不同的方法也表達了同時駐足在不同世界中的張力與豐富性,而世界把它「堅定的滲透力」刻畫進入我的心靈之中。」所有的藝術都是混亂的,是一種亟欲衝破世俗直抵生命核心的的衝動,少有人對這種高度的認知感到自在,而鄭麗雲便是其中之一。這些人的內心都是騷動不安的,多數人所小心埋藏的生命力正在發聲,正在挑戰並且啟發觀者,她的作品就好像畫布中伸出了某種東西,搖醒了觀看者體內沉睡的精靈。她的藝術是水的動盪語彙,是隔著距離觀看的景象,她在驚濤與漩渦、巨浪與水花中流利地暢談著,她選擇了海洋本身為主角,並且像一位肖像畫家般捕捉著它的神情與情緒,從畫面中可以清楚地理解作品是線條、彎曲與記號的複雜糾結,一種遊走在寫實與抽象間,近乎完美的協力作品。

  在這些影像裡,我們可以有數種不同的詮釋,就心理層面而言,不管鄭麗雲身處美國或台灣,她與家鄉之間總是隔著一片海洋,因此不難理解到她繪畫作品中渴望之情,從而我們也看得出來,火焰作品不啻是畫家消耗創作熱情的一種隱喻。她的作品反映了對自然外力以及中、美文化內在力量的敬重,技巧地把這些內、外回應交織在一起,以創造出體現內心平靜與廣袤力量的作品。在遠與近的對立中,完整地表達出主宰世界的力量,她的繪畫體現了我們與世界之間所存在的這種既看得見又看不見的關係,她繪畫中的水火之心,讓我們看清了自己的內心深處,並且眺於天際之外。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