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藝術帶來生態環保及和平的訴求-犀牛藝術帶來生態環保及和平的訴求  |  薩碧娜‧爾迪佐尼


犀牛,這種古老而強大的動物,以其偌大的犀牛角為最大特色,是亞洲和非洲大陸的野生動物,現今我們可以在每個動物園裡找到牠,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在現代歷史上,犀牛的獵捕和監禁變成人類對虐待大自然環境的象徵-就像從1925年《失落的世界》電影中的恐龍和1933年的《金剛》。行經威尼斯岸邊,你不禁會注意到這個亞德里亞海潟湖旁出現一個新的巨人-金鋼犀牛,一個超過2600公斤,高5米和8.88米長的不鏽鋼巨獸。他榮耀的站立在瑪麗雷瑞莎公園(GIARDINO DELLA MARINARESSA),這也是此次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威尼斯政府在今年第一次的公共景觀雕塑。

「888八八八」就像是中國人說的「祝你好運」,「FA FA FA發發發」就是說發財以及繁榮。金鋼犀牛的創作者是台灣的藝術家施力仁,他1955年出生於彰化,從九十年代起,他將所有的藝術都集中在這個偉大的自然奇觀-奇異的動物犀牛。

施力仁的犀牛藝術創作來到威尼斯雙年展,代表著歐洲藝術歷史上的第三代犀牛,第一代犀牛是德國藝術家杜勒(Albrecht Dürer)著名的1515年木刻版畫,描述的是一隻印度犀牛,當時曾被葡萄牙王室視為稀世珍寶送給教宗作為禮物,遠渡重洋的犀牛卻不敵海上風浪,還未上岸就已離世。卻也因船難事件的加持,更加深了歐洲大陸對牠的好奇;這蒙上神秘面紗的外來生物引起歐洲各界無論是科學或藝術上的討論,例如杜勒著名的犀牛木刻版畫就是聽聞旁人的描述下而生,杜勒從來沒有看到過犀牛,而是以當時的書面描述為基礎,但是,這樣就足以讓空氣中增加了一股神祕的氣氛。儘管這個從想像下所生的產物並非完整記錄了犀牛的面貌,但杜勒卻因犀牛版畫從此風靡整個歐洲,直到18世紀末期母獨角犀牛克拉拉的出現,這回歐洲人才真正目睹犀牛的真面目,第二代犀牛則由克拉拉(Clara)代表,克拉拉是一名印度尼西亞犀牛,由荷蘭艦長Douwe Mout van der Meer帶到歐洲,克拉拉1738年出生於印度,當時克拉拉的母親被狩獵者殺害,於是克拉拉被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所拯救並收養,跟隨著船長及水手在船上生活長大,深受人們的寵愛,與人類一同上桌吃飯,在海上航行,也和他們一起上岸。1749年,克拉拉抵達凡爾賽,在法國皇室接受了表揚,尚‧巴蒂斯特‧烏德里(Jean-Baptise Oudry)也在那時畫了克拉拉的肖像畫,克拉拉也出現在皮耶特羅‧隆吉(Pietro Longhi)於1751年的繪畫裡,現在放置在威尼斯的科雷爾博物館(Museo Correr)。牠掀起了一波不小的犀牛旋風,引領了當時的時尚,貴族們紛紛將假髮設計成犀牛角造型款式,為犀牛寫詩作曲,法國海軍甚至為一艘新的快艇起名為「犀牛號」,而在藝術界也以畫作見證了這段歷史:如歐德利的《克拉拉》和隆吉的《克拉拉犀牛》油畫;以犀牛為主角的繪畫在當時造就了一番新的創作思潮。因此,金鋼犀牛的出現,連同另一批位於大運河畔的本博宮中展覽的犀牛系列確實是相當適合的。

對於威尼斯第五十七屆國際藝術雙年展,全球藝術事務基金會再次提出了主題為〈個人結構:開放邊界〉,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一同參與,藝術家施力仁帶來了新穎的思維以及深度的環境議題探討。而他早期九十年代青銅雕塑作品,也出現在本博宮裡,藝術家在描繪動物的特徵、肌肉、褶皺時呈現他完整掌握生物結構的強大視覺表現能力。對於藝術家施力仁來說,犀牛就像出名的大熊貓和不太為人所知的穿山甲,牠們都表現出大自然在最危險天敵的侵略下蕩然無存:人類的惡行。他的犀牛作品中,犀牛角總是昂然指向天際,彷彿在地和天之間進行對話,並在人與自然、過去的世界與未來的世界之間建立起生物橋樑。犀牛角無論材質選用的是青銅,鋼還是鈦,都有著像是向上高舉的拇指,並在前面帶有指紋標記,參觀者問藝術家是否是他的指紋,而他否認了,事實上,如果仔細觀察,指紋只是一系列同心圓:根據藝術家表示,它是人類所有指紋的總和,包含所有生命物種的DNA,提醒我們與所有其他生物是同等並存在這個世上的,施力仁的犀牛從生態學、歷史、技術和人類學方面有著其重要意義。回顧中華文明的歷史,其中之一是由秦始皇殯葬兵馬俑(公元前3世紀)在西安兵馬俑所穿的盔甲,戰士的盔甲實際上是由犀牛皮製成,由金屬釘固定,在本博宮的二樓展廳展示的《金縷犀》便擁有著相似於兵馬俑將領的神韻,除了用金屬鱗片代替犀牛皮革,藝術家施力仁亦取代以往原始圓形鉚釘,改以工業級的鉚釘表現他的作品。在過去的幾年裡,施力仁選擇鋼鐵及各種科技材質作為他作品的材料,在形體的各部位融合了具有宗教文化及人類文明的象徵:犀牛角代表了教堂的尖頂及埃及的方尖碑金字塔,指向人類的精神文明;脖子上的裝飾元素是代表了馬雅文化;而凸起的眼睛嘴巴和鼻子的形狀則表現出了我們在四川的三星堆中挖出來的雕塑,而三星堆遺址的歷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在背部脊椎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麒麟背,華人將麒麟視為神獸;尾巴的形狀像西藏儀式的金剛杵,代表了正義的力量。總而言之,施力仁的藝術敘述了人類文明的歷史路線,人與自然的時空集中在他的犀牛作品,警惕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及生態環境的保護。

在本博宮的房間裡有一個黑色的裝置空間,通過這個裝置,暗指著政府的黑金作業及非法行為:一隻小犀牛對著沾滿紅色血腥的犀牛角哭泣,犀牛控訴了人類的野蠻及對生態的迫害,血紅色的殘忍,幾乎是一把劍嵌在地上。牆上還有另一個血紅色的犀牛角,指出了在世界上牽涉非法買賣黑金交易的國家,數以千計的鈔票上,是非法犯罪交易犀牛角的證據。施力仁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表達保護犀牛的意義和歷史的追求:同時也與時俱進地結合現代科技和未來主義。他的犀牛至今已越發個人化,在他的不鏽鋼和鈦合金《哈雷金鋼》中,犀牛成為了一輛酷炫的交通工具,栓上魔法螺栓讓藝術家能夠騎乘這隻現代獨角獸、古代麒麟穿梭時空:牠是動物的守護者、原始人、與世界和諧共處的自然之友。

在今日,金鋼犀牛降落在一個我們都知道的地方-威尼斯,而這個消息似風般的蔓延開來,就像在這本由意屬索馬里(Italo-Somali)的作家Igiaba Scego(Rrose Sélavy出版社,2017年)所撰寫的小說《借我你的翅膀》(Lend me your wings)中寫道:「逗趣的生物到來的消息迅速蔓延到整個城市,也因著海鷗傳述這個八卦,所以雲雀告訴鴨子;鴨子告訴烏龜;蝴蝶告訴兔子;啄木鳥告訴蜜蜂;孔雀告訴鸚鵡;烏賊告訴烏魚;狐狸告訴夜鶯;蚊子告訴老鼠;金絲雀告訴狗;貓頭鷹告訴送子鳥;連大理石和青銅動物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也傳達給了海怪。龍、鷹頭獅、半人馬、翼蜥都被通知了,風靡了整個歐洲。」施力仁的犀牛,如同克拉拉的傳說、作家Scego所寫的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自由的、令人愉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和平的故事。

關於作者

薩碧娜‧爾迪佐尼(Sabrina Ardizzoni)教授從亞洲歷史學習研究所畢業後,自2005年起,她以老師的身份任職於母校博洛尼亞大學。她曾擔任過中義報的編輯工作,這是經由非盈利性組織COSPE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出版的報紙。2012年,第13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全球藝術基金會共同策劃。2013年,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的當代藝術雜誌Finnegans推薦中國藝術家共同策展人。